×

打开微信,扫一扫二维码
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

×

扫码分享

党史微课堂-【第十七篇】红军长征

2021-03-31 624

wps42.jpg


红军长征,是指1934~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(亦称陕甘苏区)的战略转移,包括中央红军(红一方面军)长征、红二十五军长征、红四方面军长征和红二、红六军团(红二方面军)长征。


1934年10月下旬,中央红军(红一方面军)主力8万余人从江西瑞金出发,开始长征。至同年12月初,红军已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,进至湘西,人数锐减至3万余人。12月中旬,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、六军团会合的计划,向国民党统治薄弱的贵州进发。1935年1月7日,中央红军占领遵义。1月15~17日,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,纠正了“左”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,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。会后,红军撤离遵义,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,取得四渡赤水、南渡乌江、直逼贵阳、抢渡金沙江的伟大胜利,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。之后,中央红军又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,强渡大渡河,飞夺泸定桥,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,1935年6月初,到达懋功。


1935年 3月,红四方面军自川陕根据地出发,渡过嘉陵江、涪江,开始长征。其主力于1935年 6月中旬到达懋功,与中央红军会师。


wps43.jpg


红一、四方面军会师后,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、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。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。9月,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,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,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。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、第三军(后组成陕甘支队)继续北上,夺取腊子口,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,翻越六盘山,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,与陕北红军会师,先期结束了长征。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,转战十一个省,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。


1934年11月,原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斗争的红二十五军3000余人从豫南出发向西转移,于12月间进入陕南地区。至1936年5月,红二十五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“围剿”,建立了鄂豫陕边根据地。7月间,为配合红一、红四方面军的行动,以主力北上,于9月16日进至陕北延川同陕甘红军会合。


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、六军团,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,转战湖南、贵州、云南三省,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,渡过金沙江,经西康、四川,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,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。二、六军团合组为红二方面军。7月,二、四方面军共同北上。1936年10月,红军第二、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。至此,红军长征结束。


(资料来源:中国国家图书馆)
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168号5层

邮编:100011